加大保险资金入市稳市力度《beat365手机app》的推动政策仍在继续加码。
继上月上调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后,在5月7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再次宣布了险资入市“正在路上”的下一批三大措施,继续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从发布会信息来看,这三大措施分别是拟再批复600亿元长期投资试点规模、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以及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政策一:或带动增量资金逾1300亿元
李云泽在5月7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计划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事实上,风险因子与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业务的资本占用息息相关。根据偿付能力规则,风险因子越高,要求的最低资本就越多,对资本的占用和消耗就越多,进而也会降低偿付能力充足率。而一旦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将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及业务开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权益资产对偿付能力的占用一直是险资在进行权益投资时的一大重要考量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险资的权益投资步伐。
葛玉翔称,自2023年9月调整风险因子以来,在持续低利率环境倒逼下,保险资金持续加大股票配置比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人身险公司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比合计为12.5%,同比基本持平,但其中股票占比提升了0.36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合计比例则为16.33%,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占比提升0.95个百分点。
政策二: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将再添600亿
所谓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指的是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葛玉翔分析称,目前已有两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加上本批次600亿元,合计规模达2220亿元。
葛玉翔分析称,长期股票投资试点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及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组合,能够降低权益资产市值波动对于净利润的影响;同时或给予偿付能力占用打折、豁免权益类资产占比的政策优惠。
政策三:推动长周期考核,实现“长钱长投”
保险资金具有来源稳定、规模较大、偿付周期较长的特点,是典型的“投资长钱”。
而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卡点”,考核周期过短长钱就难以长投。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大部分险企尤其是大型上市险企的权益投资比例仍较监管上限有一定空间。在上月监管上调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后,险企按照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不同,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从之前的10%~45%上调至10%~50%。综合业内人士观点,险资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入市能够起到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形成健康良好、具备内在稳定性的资本市场也有助于稳定险资中长期权益市场投资收益,在持续低利率环境下有力补充利差贡献。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