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夏威夷”
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独特的椰风海韵
迷人的自然风光
让三亚成为外国人最爱的中国城市之一
阳光,沙滩,大海
是许多人爱上三亚的理由
如今,甜蜜的芒果
成为了爱上三亚的另一个理由
一张亮丽名片:年产值约60亿元
芒果
漆树科杧果属热带常绿大乔木
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
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被誉为“热带果王”
唐朝高僧玄奘法师
最早把芒果介绍到中国
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
“庵波罗果,见珍于世”的记载
于海南而言
芒果在清代从越南传入
此后又从泰国、印度
以及台湾等地引进多个品种
可以说,世界各地的芒果品种
差不多都能在海南岛见到
海南岛上
昌江、东方、乐东、三亚等多地
最是适宜种植芒果
不过,三亚芒果尤为出众
已是三亚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亚芒果
不仅是海南省三亚市特产
还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不仅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还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中国农业品牌名录
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成为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024年,三亚芒果
种植面积达43万亩
产量达47.5万吨
占三亚水果产量的70%以上
年产值约60亿元
稳居海南第一
小小芒果
成为三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致富果
芒果产业
也成了三亚市热带高效农业的优势产业
2024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
三亚芒果,跻身
2024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
前20,位居第17名
是价值增量最多的区域公用品牌
彰显其在中国果业领域的价值地位
近500年种植历史:中国芒果之乡
“檬果,广俯名芒果。
树高丈余,子极繁,大如鸭蛋。”
《崖州志》里的记载
证实三亚芒果种植有近500年历史
三亚市西北部的育才生态区
至今还留存着百年芒果古树群
岁岁年年依然花果飘香
三亚
北靠高山,南临大海
地理坐标为北纬18°
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25.4℃
全年日照时间达到2563个小时
年平均降雨量1279毫米
独特的阳光、气候和生态
使得三亚非常适合芒果种植
也造就了三亚芒果无以复制的好品质
三亚
被评为“中国芒果之乡”
三亚芒果,恋上18°
分布最广的是山坡地黄壤土
海拔以100米至500米为主
土层深厚,排水好
主要种植台农1号、贵妃芒、
象牙芒、金煌芒、本地芒等10多个品种
以成熟早、外观美、品质优等特点
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亚芒果:上市最早的中国芒果
冬春季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三亚,由此
非常适合芒果反季节生产
成为中国芒果上市最早的地区
每年1月至5月
三亚芒果进入收获季
承包了此时市面上约70%的芒果
椭圆形的三亚芒果
果形比其他地区同品种芒果略大
表皮颜色艳丽,新鲜果肉厚
果香浓、糖度高、口感好
在三亚绿硕福返芒果基地里
芒果树漫山遍野
层层叠叠的树叶间
颜值高、果核薄、果肉甜的贵妃芒
挂满枝头
这时节,正是去三亚
采摘品味贵妃芒的最好时节
金黄色的芒果果肉
入口软糯,味道香甜
生芒果的宝藏吃法
尤为当地人情有独钟
红糖、耗油、蒜末、酱油、辣椒
再加入海南特有的小金橘汁液
秘制蘸料调制成功
再将生芒果切块蘸料食用
入口爽脆、酸辣开胃
走进芒果种植基地,亲近自然
感受采摘野趣体验拓展项目的同时
还可吃上芒果鸡汤
散养在芒果树下的鸡
吃着芒果长大
被当地人称为“芒果鸡”
用芒果鸡炖汤
别有一番鲜甜风味
不只是“芒果鸡”,还有
芒果干、芒果汁、芒果糕……
三亚芒果吃法花样繁多
不仅可鲜食干制
也可加工辣酱系列
从散户种植到企业集约化种植
从鲜果批发到加工生产
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三亚
建立起一条芒果产业链
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接连涌现
三亚芒果节:推动农旅商融合发展
为促进芒果产业发展
近年来连续举办的三亚芒果节
以芒果为媒
推动农业、文旅、电商深度融合
成熟的芒果
从三亚出发
跨越上海、北京等15座城市
联动60家热门商家
让消费者品尝到三亚芒果的鲜甜
三亚芒果节,更是以“四度”策略
全面升级消费体验
鲜度,依托数字化溯源技术
确保三亚芒果从枝头到舌尖极速锁鲜
高度,联合餐厅、线下商超
打造三亚芒果高端消费场景
热度,通过15城社群裂变
让三亚芒果全域覆盖目标人群
深度,以美丽乡村生活方式为主题
推出田园采摘、海岛Citywalk等沉浸式体验
……
三亚芒果的更多可能性
在果农与企业的探索实践中被激发
三亚芒果的市场需求
凭借其优良品质和独特口感而持续提升
品牌IP化,全域营销,跨界联动
三亚芒果节的种种创新举措
让更多的人
了解三亚芒果,品尝三亚芒果
也让三亚芒果
成为连接消费者与三亚的情感纽带
成为爱上三亚的另一个理由
数据宝统计,按照持仓市值增幅来看,综合行业基数较小,市 ➧值总体较小 ♎,增持市值环比增幅超34%,居于首位;其次为传媒行 ☼业,增幅超10%。澳门新葡萄9455
“长期积累的外部和内部矛盾已经突破临界点“,宋书玉说, ☼虽然产业经济指标仍保持增长,但面临着从宏观政策到消费市场多方 ♊面因素的叠加冲击。
本报记者 陈孙 【编辑:新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