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氢财经
产品单一、消费群体单一、直销力量弱,卡游还有很多关要过。
今年4月,卡游——这家在集换式卡牌领域曾一路高歌猛进的行业翘楚,再度向港交所发起冲击。2024年,卡游全年营收实现100.57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278%,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为44.66亿元。按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计,卡游在泛娱乐产品行业及泛娱乐玩具行业中市场份额分别为13.3%和21.5%;在泛娱乐玩具行业集换式卡牌领域市场份额更是高达71.1%,在泛娱乐行业中多项指标排名第一。然而,营收强力增长的卡游也面临着不少棘手问题。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品类、过度依赖大热IP、监管收紧等问题,正制约着处于关键转型期的卡游。未来想要在泛娱乐市场走的更远,卡游就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实现突破等问题。
1
营收深受IP热度影响
在卡游走红的前几年,IP的火《万豪娱乐app最新版》热程度几乎决定了公司整体的营收。2022年,得益于奥特曼卡牌销售的火爆,卡游总收入大幅跃升至41.31亿元。
2
上市在即 隐忧依然不少
卡游的风光背后是营销结构的失衡与单一,夺人眼球的营收额掩盖不住暴露出的问题。首先是销售过度依赖大经销商。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经销商为卡游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分别为38.27亿元、21.52亿元和80.6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2.7%、80.8%和80.2%。相比之下,直营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别5.2%、9.8%和7.5%。差距十分明显。
(卡游招股书)
某头部文具连锁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卡游卡牌SKU数量同比下降42%,而竞品集卡社的“斗罗大陆”IP卡牌铺货率却提升300%,部分渠道商的转向,倒逼卡游降价促销,进一步压缩利润。其二是业务结构单一。按照业务构成,卡游拥有玩具和文具两大业务板块,其中玩具业务细分下的集换式卡牌业务收入独领风骚。2022年至2024年,集换式卡牌收入分别为39.30亿元、21.79亿元和82.0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5.1%、81.8%和81.5%,是绝对的创收主力。
(卡游招股书)
3
面对质疑与上市压力卡游成为没有退路的“过河卒”
据深圳商报报道,2021年6月,卡游接受了红杉中国、腾讯分别出资1.05亿美元、3000万美元以A轮优先股方式入股。根据彼时的对赌赎回条款,如果卡游未能在优先股发行之日起第5年完成上市,则卡游需要“连本带利”回购这些股份,回购价格相当于股份发行价减去已派发股息即补偿,以及每年按照8%的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也就是说,如果本次冲击上市失败,卡游不仅要赎回1.35亿美元的优先股,还要赔付约5200万美元的利息。如果从红杉及腾讯入股的2021年往后推算五年,2026年6月上市对赌协议的限期将至,卡游几乎已成为没有退路的“过河卒”。距离初次申请失败后,时隔一年,卡游曾经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原创IP乏力,业绩增长一直乘外部大热IP的东风,难以扩大品牌影响,给他人做嫁衣的同时,自身面临利润下滑的风险。2024年,监管进一步加紧,中国证监会重点关注其数据出境安全和未成年人信息保护,要求补充说明如何落实《数据安全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法规。尽管卡游在招股书中承诺加强年龄验证机制,但媒体调查显示其线下门店仍存在未成年人随意购买盲盒的现象,监管信任仍然是待修复状态。在新规出台后,卡游营收应声而落。2023年6月《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实施后,卡游2023年下半年营收同比暴跌46.6%,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政策禁止向8岁以下儿童销售盲盒,直接打击其主力消费群体。尽管卡游声称已调整销售策略,但实际执行效果存疑,网络平台关于未成年人退款的投诉仍居高不下,学生的心头好成为了家长不满的来源,纷纷质疑,引起了媒体关注。2024 年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为 263 亿元,卡游凭借 71.1% 的市场份额在中国集换式卡牌领域排名第一,然而,高市场占有率也意味着卡游的扩张空间已极为有限。种种掣肘之下,若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卡游必须要尽快寻找新的增长点。要知道,近来港股市场对玩具企业估值高度分化,一旦此次IPO失败,卡游公司需支付巨额回购款,现金流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融资渠道也会进一步收紧。因此,对卡游而言,从IP运营、渠道升级、合规治理三方面破局和上市募资一样,都是发展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郝欣煜